在陶艺的世界里,泥土是最质朴的存在,它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与形态,而我,作为一名陶艺家,常常沉浸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,用双手去感知泥土的温度,去领悟创作的真谛,在这看似宁静的创作过程中,“憎恨”这个词却偶尔如影随形,给我的创作带来别样的触动。
憎恨,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,它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,燃烧着内心的平静,当它来袭时,我手中的泥土仿佛也沾染了这份情绪,变得躁动不安,曾经,我因工作中的一次误解而心生憎恨,那种被冤枉的委屈感让我满心愤懑,回到工作室,我重重地将手中的泥土摔在转盘上,任由它溅出不规则的泥块。
那一刻,我没有急于去塑形,而是盯着那团被我折腾得有些凌乱的泥土发呆,渐渐地,我开始思考,这股憎恨的力量究竟该如何安放?难道就让它一直这样充斥着我的内心,影响我的生活和创作吗?不,我不甘心。
我深吸一口气,重新坐在转盘前,这一次,我不再是带着愤怒去对待泥土,而是把憎恨当作一种特殊的“原料”融入其中,我用力地按压、揉搓着泥土,仿佛要把所有的不满都通过指尖传递到泥土里,随着转盘的转动,泥土在我手中逐渐有了形状,不再是之前随意散落的模样。
我将内心的憎恨具象化为一种独特的纹理,用工具在泥坯表面划出一道道痕迹,每一道痕迹都承载着我当时的情绪,它们深浅不一,宽窄各异,就像我内心深处那些复杂的情感交织,此时的泥坯,不再仅仅是一块泥土,它更像是我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对憎恨的挣扎与思考。
当我完成这一件作品时,看着它独特的纹理和形态,心中的憎恨似乎也随着创作的过程渐渐消散,我突然明白,憎恨并非全然是一种消极的存在,它也可以成为创作的动力,促使我们去审视自己的内心,去挖掘那些平时被忽略的情感。
在陶艺创作中,我学会了接纳憎恨,将它转化为创作的养分,每一次与憎恨的碰撞,都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泥土的可塑性,也让我更加珍惜创作带来的心灵治愈,我依然会面对各种情绪的波澜,但我知道,只要手中有泥土,心中有热爱,我就能在这一方天地里,将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幻化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,塑造出更加坚韧、美好的心灵之形。
发表评论
化憎恨为泥,塑心灵之形——以宽恕的匠心重塑自我世界。
添加新评论